见[美]萧公权:《近代中国与新世界:康有为变法与大同思想研究》,第101—104页。
战国时代否定和批判现实的不止庄子一人,但庄子却非常独特。此外血缘族群解体,人际关系变得复杂,人们欲望膨胀,在权力和名利场上勾心斗角,也加深了人世的黑暗和痛苦。
为圃者曰:子非夫博学以拟圣,於于以盖众,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? 《山木》(大公任说孔子):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。不过外篇有些篇章也继承了内篇对人性之恶内在于生命深处的观察,包括有些篇的帝王罪魁说也包含了这层意思。2008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《庄子国际学术研讨会》论文集,114页。一方面认为人之恶根源于生命深处,不容易轻易改变。机心存於胸中,则纯白不备…… 《列御寇》:凡人心险於山川,难於知天。
如果自我中心只是带来人的陷溺和痛苦,那还不算性恶。分析庄子对人性的看法,不能停留于庄子文中(人)性概念的界说,同时要问,庄子对现实的人怎样看,这种看法是否包含人性的判断,如果包含,是怎样的判断。道之所以亏,爱之所以成。
一 今本《庄子》33篇,内篇没有说到(人)性概念,①外篇有若干篇谈到(人)性,认为人性本来是合乎自然的,是美好的,这些说法有时就被理解为表达了庄子的人性思想。(《在宥》) 吾语女:大乱之本,必生於尧、舜之间,其末存乎千世之后。其疾俯仰之间而再抚四海之外。如前文所述,庄子对人性的看法含两层内容:一是远古自然人性,在现实中这人性早已消失。
内篇七篇是庄子思想的基础,外篇与杂篇的思想大都是从内篇的观念发展而来,有些篇的作者也许与内篇不是一人,但仍属于庄子派的学说。庄子的思路甚为特别,他说本根并不在每一物的根源处,而在万物持续、此灭彼生的流程中。
可是从内篇看,这样的推导不能成立。在人性恶与文明教化对抗的意义上,荀子是十分乐观的,他相信文明有绝对的力量扭转和提升人性。《缮性》中还未说到人心究竟怎样坏,《在宥》有一章则对人心的可怕有传神的描述: 崔瞿问於老聃曰:不治天下,安藏人心? 老聃曰:汝慎无撄人心。道往往就是在摆脱现实人性力场的地方呈现出来。
以七窍或成心为本的全部人性习惯,就是这力场的内核。陈少明:《经典世界中的人、事、物》,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,26页。不是始于心变坏,而是始于心本身。儵与忽时相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
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,等于认为人性恶操纵了文明。只是说得较简,对自然人性的内容缺乏具体描述。
偾骄而不可系者,其唯人心乎。内篇说古之人含义简奥,没有多少经验内容,实际上不是写现实,而是写理想。
一之所起,有一而未形。《德充符》受命于天,唯舜独也正,幸能正生,以正众生。⑥外篇《天地》有一段文字从宇宙生成的角度说到性:泰初有无,无有无名。四 本文探讨庄子性恶思想,并不否认庄学有自然人性说。这个思想能否视为《庄子》中的基本思想,而非仅仅某一篇的思想呢?按《胠箧》文字风格与内篇《逍遥游》、《齐物论》等不同,历来学者颇以为非庄子所作。曰:何其愈下邪?曰:在瓦甓。
外、杂诸篇对此观念更有展开,有的篇强调远古自然人性,有的篇侧重现实人性(人心)。庄子想说明,道与人熟知的世界(有物有封有是非)完全不一样,故有时不得不表现为玄奥。
学界一向重视庄子自然人性观,自是有文献依据。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。
故《马蹄》《骈拇》对自然之性的描述在外篇中较有代表性。就算七窍是外力开出,它如此内在于人的生命,是否意味着庄子相信人的死亡(不可挽救的堕落)虽肇因于外力,同时也深植于生命的内部呢?七窍的这种象征意义,人们在阅读时可能会忽略,儵与忽的外力开凿通常会被认为是寓言的中心。
这一篇文字对文明规范被人性黑暗力量窃用的揭露,与内篇主旨应该说是一脉相承。就人性思想而论,外篇的自然人性说和人心说,就是内篇深奥人性观念向明晰化和概念化方向的延伸。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。但庄子笔锋一转,却突入到争胜者的心机,而且层层深入,先是说这些人整日梦魂缠绕的就是与人心斗,接着说各种性格的人在心斗中的不同表现,相互攻击防守用尽机巧,最后写人的生命在这机巧互搏中早早转向枯死。
与接为抅,日以心斗、一受其成形,不亡以待尽、七窍、以为有物种种说法构成内篇人性思想的主体。此章回答万物本根何在,是一个近于西方哲学中本体论的问题。
明显的例子甚多,前述今日吾丧我、坐忘这样灵魂出窍的遗忘状态,就是一种明显对抗,人必须如此彻底地转换生命状态才能见证道。这意思在内篇确有根源,但我们要注意内篇的意思复杂。
《胠箧》开篇写人们防备偷盗,总是设法锁好箱子,扎牢袋子,这防范之法或者能对付小窃贼,却不能对付大盗。外、杂篇的古帝王罪魁说,便如自然人性说一样,容易给人一种错觉,人的败坏与堕落不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,而是由于外部原因。
原来察乎宇宙的同时有内觉一身,有物的同时就开始有我。现在不妨通过比较,看一看庄子性恶思想的独特之处。第三,庄子设想了远古以前的原始人性,浑沌和以为未始有物,这肯定是好的品性,但问题是,原始人性与现实人性似乎已经没有关系,成为两种不同的人性。庄子文中论道常常语涉玄奥,一个关键因素,便是因为道与人的常规认知方式有距离,实际上是道与现实人性有距离。
所以庄子思想不可简单归结为性自然而心恶。分析庄子人性思想,先要从内篇入手。
韩非:文明(仁义礼制)不能战胜性恶,另起炉灶设计严酷制度。我们以自然道论为例来分析一下现实人性的力场的存在意义。
这种源于生命深处的恶,与人的感觉欲望,心智活动密切相关,所以内篇以日凿一窍、以为有物形容人性恶之始。庄子的两重人性观孰主孰次,哪一面更能作为庄子人性思想的标签?明确这一点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弄清楚庄子人性思想的内在结构。
标签: 盘点最值得购买的三款啸鹰酒庄葡萄酒 内蒙古民航机场地服分公司站坪部开展2019年“安全生产月”知识竞赛活动 那些不容错过的2010年份布鲁奈罗葡萄酒 你不知道的意大利葡萄酒 白兰地、威士忌、朗姆、龙舌兰、伏特加,有什么区别?
评论列表
按照自然科学对于宇宙和生命认识的事实剖析和直白陈述,人与天地的关系是从属性的,它只是宇宙整体中的一小部分,不可能平列在一起谈所谓合一的问题。
[9]这代表了那时普遍的看法。
令孔教会中选生员为各乡县孔子庙祀生,专司讲学,日夜宣演孔子忠爱、仁恕之道,其有讲学之士行高道明者,赏给清秩。
这一区域在原有的道家文献中即有明确的线索可寻。
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